城市無障礙環境不僅是殘疾人、老年人、傷病員等特殊群體出行和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根據202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要求,廣州市將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范圍、規劃,加強了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等,并提出可以聘請督導員,對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情況進行監督。開展滿意度評估調查,為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情況進行監督并提出意見,確保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落實及執行,為構建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穩步推進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提供支持。
近日,記者獲悉,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在計劃已經建立廣州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的基礎上,啟動無障礙環境督導綜合服務項目,制定無障礙督導服務方案、無障礙督導系統技術方案、無障礙設施試用方案等。
任務一:無障礙督導
為全市無障礙設施“體檢”
人行天橋是否設置無障礙坡道?公交站點是否有盲文站牌?停車場是否有無障礙停車位?按照《督導綜合服務任務書》要求,項目將對廣州全市進行督導,并輸出督導問題清單。督導及輸出結果必須遵循《無障礙設計規范》標準,輸出結果需要系統性的存儲、展示、查閱及督辦,形成督導資料庫,為殘障人士服務。
督導范圍包括全市11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和從化區)的人行道路、重點公共建筑。
項目將出具完整的督導“體檢報告”與問題清單,并發送相關單位整改落實,對比改造前后變化;若接到輿情任務,督導隊需要在48小時內趕到現場進行督導。
主動督導范圍包含以下:
(一)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業區、大型居住區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下通、
應當設置輪椅坡道或無障礙電梯等無障礙設施、人行道的路口、出入口位置應當設置
緣石坡道;
(二)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業區、公共交通站點以及城市廣場,應當鋪設盲道
(三)公共汽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空驹O置盲文站牌;
(四)公共建筑、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建筑內設置低位服務設施;
(五)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設置警示標志、信號或者指示裝置;
(六)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業區和大型居住區的人行道信號燈應當設置聲響提示
裝置;
(七)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居民小區出入口設置臺階的,應當設置輪椅坡道;
(八)公共服務場所應當設置無障礙出入口和無障礙廁位。
(九)公共停車場、專用停車場,特別是對外公共服務單位、經營性停車場應該按國
家標準設置無障礙停車位。
任務二:無障礙試用
新建、改造工程,邀請殘疾人試用,出具體驗報告
根據《管理規定》要求,廣州將建立無障礙設施驗收試用制度。新建、改建和擴建機場、火車站等公共交通樞紐場所,城市的主要道路及人行道等設施等公共場所,在組織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應當邀請殘疾人聯合會參加,聽取殘疾人代表的試用意見。
而此次項目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針對廣州新建、改建、擴展工程,邀請或組織殘疾人進行試用,并輸出體驗報告。根據要求,試用及輸出結果必須反映體驗感受、遵循《無障礙設計規范》標準、 輸出結果需要系統性的存儲、展示、查閱,形成試用資料庫,為殘障人士服務。
據了解,督導隊將對廣州全市11區的人行道路、重點公共建筑的新建、改建、擴展項目進行實地試用。
任務三:繪制廣州天河區無障礙地圖
發布輪椅版本無障礙出行APP
建設無障礙環境,少不了推動建設無障礙地圖和導航系統,本次項目還將通過專業化無障礙信息采集設備,采集整個天河區內的人行道路、公共建筑及其配套的無障礙設施等,繪制天河區無障礙地圖,建立無障礙導航系統。
據介紹,市殘聯計劃對廣州市天河區(本項目劃定范圍) 進行無障礙摸底調查,并輸出工程量清單。普查及輸出結果必須遵循《無障礙設計規范》標準,輸出結果需要有系統性的存儲,展示及查找,建設無障礙城市治理平臺,為無障礙城市治理提供全流程管理服務。
此外,項目還將發布無障礙出行服務APP(輪椅版本)、無障礙出行服務 APP(視障版本),無障礙出行服務覆蓋整個天河區,提為殘障人士供精準、個性化的定位導航服務。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將在今后三年有序推進無障礙地圖建設。
2021年,廣州市計劃在天河區項目范圍內,結合止步磚等位置信息,按照無障礙可通行、距離最短等原則,根據當前位置規劃盲道路線。
2022年,將繼續擴展無障礙出行服務覆蓋范圍,由天河區擴展至包 括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黃埔、南沙在內的廣州市重點城市中心區域; 形成無障礙出行服務閉環,應支持接入智能紅綠燈播 報設備及盲道止步塊的信息;提供融合周邊信息POI檢索、無障礙路徑規劃、公交助乘等功能; 并對殘障人士生活的重點區域和場景進行重點維護,應支持讓無障礙能更好更快速地適配到更多業務場景;
2023年,廣州市將全面鋪開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由重點中心城區無障礙升級至廣州市全域無障礙; 支持廣州市全域無障礙環境建設; 提供一鍵叫車功能,全面連接城市公交,城市軌道、網約車,并 實現在城市交通路網、城市建筑設施、城市公共環境,形成“點、線、 面”式全覆蓋無障礙出行服務,由無障礙生活圈全面升級成為無障礙 城市環境;建設無障礙數據駕駛艙:支持無障礙數字展示,根據選定的項目或區域查看區域基本信息、區域人員概括、道路與建筑設施概況、采集概 括和區域排名等。支持從橫向、縱向多元角度分析公共建筑或無障 礙設施在時間、空間的分布,了解城市無障礙建設的歷程及發展趨勢,為城市無障礙建設提供戰略參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賈政 通訊員:穗殘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賈政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陳婷婷